![]() |
目标对象:连锁品牌/烘焙厂/贸易公司品质管理人员
等级 | 核心能力与学习要点 | 行业标准参考 |
---|---|---|
初级 |
1. 品控基础理论:咖啡品质稳定性对商业价值的影响 2. 感官体系构建:SCA风味轮解析、36味咖啡专用闻香瓶训练 3. 物性检测:醇厚度(Body)与味道平衡的量化评估 4. 基础缺陷识别:发酵过度/奎克豆/烘焙瑕疵的感官判定 |
SCA感官中级 |
中级 |
1. 标准化杯测流程:CQI协议、杯测表(Cupping Form)评分逻辑 2. 感官校准训练:酸度强度分级(柠檬酸/苹果酸/醋酸)、苦味阈值判定 3. 三角杯测法:3杯盲测法训练(差异识别精度>80%) |
CQI Q-Grader |
高级 |
1. 金杯萃取体系:TDS与萃取率(18-22%)的品控关联 2. 变量控制模型:研磨粒径分布、水温、压力对萃取效率的影响 |
SCA金杯理论 |
目标对象:精品咖啡馆冲煮技术负责人
等级 | 核心能力与学习要点 | 工具技能 |
---|---|---|
初级 |
1. 冲煮变量认知:浓度(1.15-1.45% TDS)与萃取率的关系 2. 基础器具操作:V60/蛋糕杯/虹吸壶的注水手法规范 |
折射仪基础操作 |
中级 |
1. 烘焙度适配:浅烘(Agtron#75+)高流速 vs 深烘低流速策略 2. 研磨科学:鬼齿/平刀/锥刀粒径对风味的差异化表现 3. 新鲜度管理:氧化速率与密封避光存储方案 |
EK43/富士皇家校准 |
高级 |
1. 水质工程:钙镁离子(50-100ppm)、pH值(6.5-7.5)调控 2. 分段萃取控制:前段酸甜物质(0-45秒) vs 后段油脂溶解(45秒+) 3. 处理法应对:日晒(高甜感) / 水洗(高酸净度)的冲煮补偿 |
AquaCode水分析仪 |
目标对象:半自动咖啡机操作师
等级 | 技术重点 | 实操考核指标 |
---|---|---|
初级 |
1. 咖啡机基础操作(E61冲煮头预热/泄压阀控制) 2. 意式浓缩参数记忆(1:2粉液比/25-30秒) |
连续出品稳定性测试 |
中级 |
1. 研磨度动态调整(根据湿度补偿) 2. 浓缩咖啡瑕疵诊断(通道效应/萃取不足) |
5杯浓缩TDS波动≤0.2% |
高级 |
1. 预浸泡压力曲线定制(3-6bar渐变增压) 2. 拼配豆萃取均衡方案(SOE vs Blend差异处理) |
感官盲测通过率≥90% |
目标对象:咖啡设备运维技术人员
等级 | 核心技术模块 | 认证考核标准 |
---|---|---|
初级 |
1. 热交换锅炉原理 / 水泵压力曲线解读 2. 基础保养(冲煮头密封圈更换/软水系统维护) |
完成10台次标准保养 |
中级 |
1. 电磁阀故障诊断(流量异常/加热延迟) 2. 锅炉除垢实操(食品级柠檬酸循环清洗) |
故障修复率≥85% |
高级 |
1. 电路板检测(PID温控模块/压力传感器校准) 2. 整机能耗优化(待机功耗≤100W) |
通过SCAE设备专家笔试 |
目标对象:咖啡豆烘焙技术员
等级 | 核心能力 | 数据化指标 |
---|---|---|
初级 |
1. 烘焙机热力学基础(直火/热风传热差异) 2. 瑕疵豆筛选(色选机参数设定/手工挑豆) |
瑕疵豆剔除率≥99% |
中级 |
1. 烘焙曲线解析(ROR控制/梅纳反应阶段管理) 2. 烘焙度标准化(Agtron值±3误差控制) |
连续5锅色值一致性 |
高级 |
1. 拼配烘焙技术(不同密度豆混合烘焙策略) 2. 生豆含水率补偿烘焙(13% vs 8%含水率调整) |
拼配豆杯测≥85分 |
目标对象:咖啡生豆贸易从业人员
等级 | 专业知识体系 | 实战能力要求 |
---|---|---|
初级 |
1. 全球核心产区地图(海拔/气候/品种关联) 2. 生豆分级标准(SCAA/COE/Cup of Excellence) |
20个产区豆种盲测识别 |
中级 |
1. 贸易风险管理(期货对冲/远期合约) 2. 物流成本模型(集装箱海运 vs 空运抉择) |
设计1套贸易风控方案 |
高级 |
1. 国际拍卖规则(巴西CECafe/哥伦比亚FNC) 2. 生豆仓储科学(15℃/60%RH恒湿库管理) |
完成1次模拟拍卖竞标 |
标准化分级:统一采用"理论认知-工具操作-实战指标"三维能力模型
数据化锚定:引入TDS波动率/瑕疵剔除率等量化考核指标
行业对标:深度融合SCA/CQI/Q-Grader等国际认证体系要求
实战导向:每个高级模块均设置模拟商业场景考核任务
此框架可为中国咖啡从业者提供清晰的职业进阶路径,同时为培训机构课程设计提供标准化参考。